一场曲折的流感诊疗:病因找错,疗法再好也无用

在上一篇文章(点击查看),我简单介绍了今年(2017年底至今)冬天的流感情况,没想到不久后,我的一个朋友S就中招了。
 
S快40岁了,自己创业,是个大忙人。但精力充沛,经常健身,身材魁梧壮实,也很少得病。1月初,他去了趟北京出差,结果在回来路上就开始发烧,可以说是“病来如山倒”。
 
众所周知,今年的北京是流感的重灾区。我当时一听S刚从北京回来,就猜测他可能得流感了,但是具体治疗方法还得看症状。
 
据S所说,在回来路上,就感觉嗓子发痒,轻微咳嗽,浑身不舒服。第二天发烧了,体温是38度左右。
 
由于过两天他又要去上海出差,所以想让我尽快控制住发烧症状。我当时觉得是件易事,就一口应允了。但没想到,之后就开始了长达4天的诊疗之路,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1月13日上午(诊疗第1天):S说嗓子疼、咳嗽、发烧,还有口干和轻微畏寒,没有头疼或头晕等症状,食欲、大小便也都正常。由于回家以后没有出门,感觉不出怕风或畏寒。
 
由于典型症状太少,难以诊断清楚,我就让他拍下自己的舌苔然后发给我。

症状:舌苔较淡薄,舌质微红,舌头边缘有明显齿痕。
分析:舌质不红说明内热不明显,有明显齿痕说明脾虚。
 
这时,我可以确认他得了流感。不过,中医里没有“流感”一说,中医对以上症状治疗的是“外邪”,即风热暑湿燥寒。
 
根据S的症状,我本来认为是风寒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国家卫计委说今年的流感不一样,很多中医也说是冬温(温病)。
 
到底是风寒还是温病呢?祛风解表的同时到底是用温热还是寒凉呢?由于不能明确诊断,我开处方的时候非常犹豫。考虑再三,我选择折中方案:寒热并用,同时照顾到两个方面。除了常用的热性中药,我着重加了凉性中药葛根。处方如下:
 
苏叶15克,浮萍15克,生白芍10克,葛根15克,杏仁10克,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干姜12克,砂仁8克(后下),生姜25克,自备。 两副。
 
1月14日下午(诊疗第2天):S说,药吃完了,昨晚腹泻一次,发烧稍微好了点,但是今晨又是38.5度。
 
听了他的话,我就感觉自己可能犯错了。朋友得的应该不是温病,而是风寒。
 
考虑到出去买药麻烦,那就先用最简单的物理治疗吧。我建议他用生姜、花椒和艾叶煮水泡脚来排出风寒,他也照做了。
 
1月15日早上(诊疗第3天):S发烧还没退,而且伴有咳嗽。我心想,难道也不是风寒?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了了解清楚,我让他再次发舌苔照片给我看。

症状:舌苔白厚,齿痕加重。
分析:体内寒气加重,脾虚严重了。
 
看到照片,我就确定是风寒感冒无疑了。于是二话不说,马上给他开祛风寒、健脾胃的处方:
 
苏叶15克,麻黄8克,生白芍10克,杏仁10克,桂枝15克,党参20克,炙甘草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干姜15克,砂仁8克(后下),生姜30克,大枣五个切开,自备。 两副,喝两天。
 
1月16日(诊疗第4天):S已经不发烧了,但咳嗽仍然很厉害,尤其是晚上。我叮嘱他注意保暖,多锻炼身体,这次的治疗也就基本结束了。
 
可以说,这是一场曲折的流感诊疗过程。一开始,由于病因判断不准确,继而使用了错误的治疗方法;所幸后来及时通过观察舌苔和S的病情变化,找到了正确病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虽然治疗时间只有4天,但对于S来说,每天都是痛苦的折磨呀!
 
回想这次的诊疗经历,我发现虽然自己从医20多年了,但面对病症时,偶尔还是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

以我的既有经验看来,风热感冒或者所谓的温病很少,绝大部分都是风寒,这可能跟现代的生活习性和我个人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这一次,在全国性流感的大环境里,在媒体和周围人群的耳濡目染中,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次流感的本质是冬温(冬天的温病),而且因为了解S体质,习惯性地认为他还是几个月前那个浑身是火的状态。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由于“证据”不足,且有个别症状倾向于风寒,我心存侥幸地开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子,却适得其反,根本没有效果,甚至加重了病情。幸亏及时改正,很快就治愈了,遗憾的是留下咳嗽的后遗症。这对我来说是个深刻的教训: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乱听误信,下处方不谨慎。

如果重新诊疗,我会这样分析:
1.北京当时的气温零下10度左右,一个南方人出差容易低估北方寒冷的威力(后来朋友确实承认虽然带了厚厚的滑雪服,但是进入室内脱了大衣之后,里面穿得太单薄了);
2.除了轻微畏寒这个不太典型的症状,嗓子疼、口干、低烧都不是特异性症状,诊断价值不大。这时,应该用少许平和的解表药,或者用热水泡脚,继续观察病情发展;
3.如果畏寒加重了,就可以明确为风寒,选用《儿童常见病预防与护理新论》课程中(第六课)所说的方法,基本上两天内可以痊愈。

看完这个病例,相信大家也有所感悟:感冒发烧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有很多混杂因素来干扰判断。即使是我已经从医20多年,还是会一时糊涂,判断不出真正的病因,更何况是普通老百姓呢?大部分人很难找出正确病因,治疗方法也就错了。疗效很差不说,还经常会留下咳嗽的后遗症。这就是我在《儿童常见病预防与护理新论》课程里反复强调的所谓的“引邪入里”。
 
这种咳嗽特点很明显:上午轻,下午开始逐渐加重,夜里最为严重,有些人还会因此而难以入睡。还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感觉嗓子痒,控制不住。但咽喉没有红肿热痛,没有痰或者痰很少。
 
而且咳嗽的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可能长达两、三个月。不过,很多人会忽略它的严重性,认为既然发烧已经好了,咳嗽过几天也会痊愈。但事实上却是经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S这次愈后的咳嗽就持续了一个月。
 
即使这样,其实这种咳嗽还是有方便、易操作的处理方法的。那么,关于感冒发烧治愈以后的咳嗽,我会在《儿童常见病预防与护理新论》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为大家讲解详细的应对方法,敬请期待。

授课导师

闫明   

副主任医师|西医科班+中医世家
课程:2
粉丝数:454

精选留言

暂无留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