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跟着唐诗学写作”,我是刘黎平老师。
今天是第一堂课。在正式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小朋友读唐诗有什么用?
答案很简单,也不简单。
简单一点回答,就是:唐诗是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熟读它,背诵它,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操,训练孩子的语感,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然而,答案也不简单。到底具体有什么好处,能给你的孩子在试卷上加多少分,能给孩子的未来加多少价码?
遇到这些实际问题,往往又让人哑口无言,难以作答,真是拔剑四顾心茫然,天生唐诗有何用?
唐诗,跟我们如此亲近,可一说到具体的用处,又跟我们如此遥远。
似乎无关我们的考试、运用、成长,我们为什么要读唐诗?尤其是当下为什么要读唐诗?
其实,读唐诗对我们当下的学习,用处大得很。
经过长年的诵读和运用,刘老师发现:每一首优秀的唐诗里面,都蕴藏着一篇精彩的作文
诗歌和作文有着共同之处,写一首诗,也要讲究结构,分清主次,注意转折,突出形象,怎样才能流畅,怎样才能生动。
写得一手好诗,必能写得一手好文,因此,多读好诗,自然也能领悟到写文章的道理。
而刘老师从唐诗中挖掘出写作秘诀的方法就是:还原写作。
唐诗都是高度浓缩的精华,字数少的五绝有二十个字;多的七律也就是五十六个字,但精彩程度不比一篇几千上万字的文章差。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唐诗也是一篇篇结构完整的小文章。诗人将身边那么多、那么丰富的元素、事物,通过韵律、画面、前后过渡承接,将它们压缩融合成几十个字。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诗人在压缩,那我们可以把这首诗再还原!还原,就是把诗变成作文的过程。
所以刘老师在这门课程上会做一件没有人做过的事,那就是反着来,逆向打开唐诗,沿着诗歌的线索,将它们还原回去,还原成一篇散文。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写作训练的过程。
必须要强调一下,这可是刘老师的独家心法,别人讲唐诗、教唐诗,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
这个还原过程,不是哐哐哐地拆墙,不是把凝练优美的诗句拆散,打乱,变成一篇苍白的散文。而是在还原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体验作者布置结构的手法。渐渐地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手法等等,变成自己的用意,自己的手法。以后写起作文,手到擒来。
在以后的课程当中,刘老师讲给大家讲解三十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正在读小学、中学的同学们怎样写出好作文。
家长们、小朋友们,咱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