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陶杰鹏。欢迎回到我们的理财课堂。之前的课程里面我们讲述了理财的必要性。CFP 科学的理财规划流程。今天的课里面我们讲解最后最重点的一步,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步。CFP国际标准理财规划模式里面是如何实现我们的资产增值达到目标的。
一、把控风险,战胜通胀
投资是理财必须的一个环节,在开始投资之前我们同样要先明确方向,我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我们的目标,目标的达成是不容有失的。所以我们首要考虑的不是收益,而是要把控风险。同时之前也讲过了必须战胜通胀,把控风险永远都是在第一位的。
一上来就问收益率能去到多少,这就是掉坑的信号。大家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或者在支付宝这些第三方平台买基金的时候,又或者是券商开户的时候,无论在哪里,首先都要做一个风险评估,确定自己的风险属性是属于保守型,平衡型还是进取型等等。
有些有良知的平台甚至在你购买超过自己风险属性的理财产品的时候,会弹出一个提醒,说“产品超出了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请谨慎购买”;因为你的风险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你的投资行为,而最终决定了你的收益。如果你不顾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硬是要去买一个波动在20%的一个产品,那你最终大概率得到的不是20%的收益,而是亏损20%的本金。
那咱们今天在群里面的朋友,大家来做理财规划的初衷都是为了实现家庭的重大目标,像我们说的教育金、养老金这些目标,这些目标的容错率是很低的,万一理财的结果没有按照预想的发展,这个后果是个不能承受之重。所以在我们选择投资方式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风险是否可控,而不是首先考虑收益率。
此外,要注意把控风险,而不是完全不接受风险。没有风险的投资,比如说银行的存款、国债等等,他是一定跑不赢通胀的,之前讲过我们一定要以战胜通胀为最低的要求,否则连通胀都跑不赢。资产不但没有增值,还在一直贬值,最终我们只会离自己的理财目标越来越远。
说到风险资产,大家要记住金融投资里面一个永恒的定律,高收益一定高风险,但是反过来收益低的风险却不一定低。
大家不妨结合自身身边接触到的一些金融产品来看,银行存款完全没有风险,那利息能够去到多少,1%到2%收益率很低,是不是?再来看P2P 高收益的产品,年化收益率去到12%到20%,但是风险却是100%的,一暴雷就是100%的本金损失,更别说收益了。股票可能涨停10%,跌停也可能是10%,高收益高风险。
在投资里面有个不可能的铁三角,就是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性这三者是不可能被完美兼顾的。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有一个产品风险低,收益率高,流动性很好,那是200%的忽悠你,你马上要拒绝,尽快远离。如果为大家服务,甚至可以去举报他。
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就很容易想明白。如果某一个产品真的是高收益低风险,而且可以随时提现,银行的活期都没有这个收益率。那想想银行是不是应该把钱拿去买这个产品,然后直接赚到利息差,多香呀,这样的产品以银行的资金量有多少吃多少,还轮得到普通民众和我们这些散户?为啥银行的钱不去买?为啥这个产品不去找银行的渠道?那肯定是有猫腻的,那一定就是虚假宣传,就是一个骗局。
二、资产增值的3种模式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来,我们一定要适当的配置风险资产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收益。那具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投资呢?
金融市场里面投资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择股,以巴菲特股神为代表,通过专业的评估投资具有潜质的公司股票,获取长期上涨的回报。
像巴菲特今年致信股东信里面就可以看到,他的重仓依然是一直以来看好的苹果、可口可乐等优质企业,还有咱们中国的比亚迪,老巴坚持持有了12年,涨了25倍。这就是择股,看准了一个优质资产,长期的跟着他,这个要求你有很好的分析评估能力,独到的眼光,还能够耐得住寂寞。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每一项做起来都很难。
第二种:择时,以赫赫有名的金融大鳄索罗斯为代表,指的是通过判断资产未来的价格走势决定买入还是卖出,如果分析得出接下来行情会涨就买涨,如果会跌就买空。所以理论上这种方式无论涨跌都可以赚钱,看上去很美好,但是风险则比择股更高,择股会被套牢,一天不卖,一天还有回本的机会,但是择时会让你血本无归。
融资融券就是其中最简单的买空卖空的操作方式。群里面有些朋友可能不懂什么是融资融券,但是没有关系,这种不懂也罢了。ok, 我不建议大家去尝试。记住在金融行业里面,不要碰你不懂的东西,就好了。要知道16年那些投资失败跳楼的,就是因为不懂跟风去融资融券。
大家来看,巴菲特被誉为是股神,神还是好的,但是索罗斯是誉为金融大鳄,大鳄那这个意思就不怎么好了,为啥呢。股神他是持有比较好的资产,然后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所以他并不是在收割韭菜。但是金融大鳄巴菲特这种择时的方式,他一定是在收割市场里面其他的韭菜,他赚的钱一定是别人亏给他的。
还有第三种方式,也就是资产配置。严格来讲全球资产配置,他指的是将不同风险属性的资产进行组合,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波动,同时追求可达的最大收益。
这个方式的代表人物,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因为他不是一个金融界投资界的专家,他是一个金融学的教授,但是他在学术界,金融界内都是一个祖师级别的大神,他就是马克维兹。
他创立的资产配置核心理论和实际落地操作的数字模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奠定了整个现在投资的基础模式,要知道诺贝尔奖,得奖是要基于理论的结果被时间验证为正确的才能够获奖。
马克维兹在1952年创立了资产配置的基础理论和方差模型之后,经过了几十年的时候被验证其准确性,最终才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现在的金融投资方式里面,有95%的资产增值都是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实现的,比如说基金,就是这套理论的具体应用。
三、唯有全球资产配置
才适合我们完成理财目标
三种不同实现资产增值的方式,哪一种更适合我们?这要回到我们的具体需求来。还记不记得我们前面理性的分析出了我们两个理财的需求,把控风险,战胜通胀。
在这三种投资方式里面,也只有资产配置是从管控风险入手的,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让整个资产组合稳稳的盈利。也只有这种投资模式是在战略上和我们的诉求是相符合的,并且适合咱们普通人的理财方式。
为什么其他两种方式不行呢?
我们先来看看择股,每个炒股的,都被巴菲特股神为偶像,但实际上有多少人真的是能够像股神一样选股呢?巴菲特下面有一票子专业的团队在投资前做好投前的分析,每天盯着盘监测。
最近比较出名的一个案例就是巴菲特的十大重仓股里面唯一的一个中国企业——比亚迪,老巴在08年的时候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买入比亚迪的H 股。那个时候比亚迪对于老巴来讲,可是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存在感极低的公司,投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行业和公司,这不是老巴的风格。
他之所以注意到比亚迪,是投资大神李录推荐给他的,虽然他对这位好友十分信任,但是老巴还是做了非常详尽的投前分析。在买入比亚迪之前,他跟整个比亚迪的高层管理团队一起吃饭聊天,了解整个比亚迪的运营模式,团队架构、盈利等等的情况。基于这些详尽的一手资料,才做出最终的判断,认为这是一间有发展前景、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
投资以后,前几年都没怎么涨,中间还试过几轮的暴跌,跌幅甚至去到了80%这么多。但是老巴从来没有放弃,直至今天,才造就了12年25倍回报的成绩。
咱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普通人谁有这样的专业的能力去做这样的投资分析?我们能够有这种渠道去拿到一手的资料吗?我们有这么坚定的信念和充足的资产,能够保证坚守一只股票十几年,亏了80%都不放弃吗?这一般人很难做到。
而且,单一资产的风险是无法管控的。你看像巴菲特持有比亚迪一样,虽然是有潜力的蓝筹股,但过程中的波动是你没法预知、控制的,如果在跌了80%的那一年,就是恰恰是我们孩子要上大学那一年,这如何是好?
这里我们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择股炒股的那些人,他们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呢?我这里出卖一下我的健身教练,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每天我健身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哪只股票谁又有幕后推手了,准备砸盘了,哪只股票在抛盘过两天又会大涨。我听完了就呵呵呵。他的信息从哪里获取呢?一个专门发布股市资讯的微信群里面,那个大V说哪只股票怎么操作,大家就跟着做。实际上他们对这个股票背后的企业、行业都是一知半解。
还是那句话,股市是零和博弈,有人赚就一定有人亏。所以这些所谓的”大V “让大家去买某只股票,推高了这支股价之后,然后自己先跑出仓止盈,在大喊大家离场。这些qq 群,微信群、短信跟着”大V“ 去跟投,其实都是这些”大V “在种韭菜而已。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方法——择时,择时比择股更激进,风险更高。因为这已经不光是在分析某个企业长期成长获利能力了,而是某一个时间段内股价的走势。
股价的走势可以是瞬息万变的,宏观经济的因素,微观企业的表现,国家的政策甚至相关行业的涨跌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只基金的涨跌。
咱们这些普通平头老百姓本来就不是什么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本来就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也没有这么多时间精力去时刻关注全球市场的一个变化,怎么可能准确的把握到市场的走势和变化呢?绝大多数择时的朋友,都会在超几十亿大资金盘的做的局里面成为了韭菜。
这两种方式不适合我们普通家庭,关键就是无法管控风险。大家还记得我们的理财初衷吗?解决我们人生的大目标教育金、养老金,目标和时间是息息相关的。用择股、择时的方式,我们怎么能够保证孩子上大学那一年我们买的股票是大涨,市场不是崩盘呢?难道跟孩子说市场今年的行情不好,咱们明年再上大学吗?所以适合我们的只有全球资产配置这一种模式。
马科维茨的理论说了,通过分散投资,去降低组合的风险波动,首先把风险管控好了,再追求可观的收益。今天我们组合里面这只股票基金可能会跌,但没关系,有另外几只涨了,所以我们整体的组合还是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断的增值。
这样的分散均衡的配置下,我们不需要每天盯着市场的变化,不需要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担惊受怕,我们反而可以在这种稳妥的方式之中,获取到不错的收益。
管控好组合的风险,最关键的就是要做一个科学的分散,不是说随便买几款产品就叫做分散投资的。
四、全球资产配置具体如何操作?
对于分散投资的诠释,大家可能听的最多的就是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没错,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正确的理解这句话的本质。
怎么样才能算真正的分散投资呢,这是整个马克维斯资产配置理论的核心观点。
他对这此有一个专业清晰的阐述:组合的风险不光取决于组合里面每一个资产本身的风险,还与组合里面各个资产的相关性有关。听起来有诺贝尔的味道了是不是,不太好理解是不是?那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分散投资的第一层是要选择风险属性不同的资产。既然我们是要从管控风险入手,我们就要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去重新认知资产。风险从低到高的排序是现金类资产,然后债券类,股权类,然后实物类,最高的是衍生品类资产,每一类资产的细致解读,大家可以跟自己的理财规划师去讨论。我在这里就不累赘了。
我们的资产配置组合里面既要有低风险的资产,甚至是无风险的资产作为安全垫降低风险,也要有风险资产来提高整体的收益率。只是说不同的资产占比可以根据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调整,这样才是真正的通过分散投资管控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同时追求风险内最大的收益,具象化一点就是在一个组合里面,我们可以用货币基金、国债高信用的企业债等固收类产品作为底层的资产。
然后在另外配置偏股类的基金来作为股权类资产,做一个高低的搭配组合管控风险,提高组合的整体收益率。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是使用基金做一个工具,那为什么不推荐大家直接去配置股票、信托、实物等资产呢?做一个组合嘛,他们也是有必须使用到的这些风险资产。
首先基金可以收笼所有我们需要的资产类别,全球几万只基金,有股票基金,有债券基金,有实体类的比如黄金基金、地产基金等等。你想投资的资产,都可以在基金里配置到。而且基金比直接购买股票、债券、实物这些标的资产更有实操性,基金可以随便买卖,方便管理。
第二是基金可以降低我们投资某些资产的门槛。比如你想投资房地产,你总不能去买个房子吧,不够钱买整一套房子,当然也不可以买半套,对不对?但是可以通过投资地产基金来实现我们投资在房地产这一个板块里面。
同时我们如果需要做调整策略的时候,你真的是够钱买个房子,你去卖个房子还需要时间,这个就不便捷了。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基金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随意做出调整。
又比如像特斯拉这些股票,它大涨的几波之后已经超过1000美元一股了。那咱们普通家庭撑死了一次也不能吃下几股,但是我们又想不错过特斯拉给我们带来的这些增值,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买美国高科技行业里面的基金,这些基金里面本身持仓了大量的特斯拉的股票,他在切成不同的小的份额,让我们普通的投资者也能通过一个很低的门槛享受到优质资产带来的增值红利。
分散投资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要尽可能选择相关性低的资产去做组合。一般来说,两个资产的相关性系数会是在-1到1之间。1就是两者有很强的正相关的关系。比如说房地产和建材这两个行业,房地产行情大爆,建材一定会蓬勃发展。
那反过来如果两个股票,是一涨另外一只就一定会跌的,他就是强负相关系,他们两者的相关性就是-1,零是中性,就代表两个资产的相关性不是特别的高。
为什么这个相关性会影响我们整体的资产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呢?很简单,你想想啊,如果相关性高,那我整个组合里面都是正相关的,那大涨一起涨,大跌一起跌,那对整个管控的风险有什么帮助呢?不是一样高风险吗?对不对?
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一个组合里面都是用负相关的资产,对不对?那当然在风险上面它管控起来肯定是很平稳的。这个涨了那个跌了,这个跌了另外一个涨了,另外一个又跌了,那他们抵消之后好像完全没有风险,但是我们的收益就完全没有意义了。这边涨的边跌回去了,这边跌的那边涨回去了。
那最终我们的投资要获取的收益这部分又达不成了,对不对?资产配置要求我们如何去做合理真正的分散投资,就是我们要找到这些不相关的资产,尽量使整个资产组合里面各自的相关性都接近0 。
我涨了,你不一定涨也不一定跌,反正没啥关系,彼此不影响,那我们的资产足够分散的时候,组合波动就会变小了。比如说今天的消费行业跌了,金融行业也不会跌吧?金融、地产跌了,那高科技行业不会跌吧?所以通过这样的投资组合,我们就能有效的管控整体的风险。长期以往我们就能获得市场上涨的收益。
在我们专业的金融行业里面,两个资产的相关性素质是有严格的数学模型去定义的。他是要回测历史数据,看某两个资产从成立或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他们的涨跌波动的一个关联性是用科学的数学公式算出来,而并不像我们刚才举到的这些房地产,建材的例子是主观的。拍一拍脑门,觉得他们相关性系数的相关性。所以科学的方式就有专业的方式去操作。
五、全球资产配置组合跟构建和管理
那有没有可能出现全部资产组合里面都一起跌的可能,是会有的,对不对?这就是马克维兹资产配置的另外一个核心观点:分散投资可以消除资产组合里面的非系统性风险,但是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
啥叫系统性风险?简单来说,一个政权国家可以视为一个金融系统,国家的政策和整体的国运会影响整个国家里面所有资产的波动。比方美国加息,美股就会相应受挫;又比如18年的A 股股灾。如果我们只是配置了中国或者美国这一个单一市场里面的资产,那无论我们的资产有多分散,都很难避免这个整体下跌。
再极端一些,某些国家的信用也可能是有风险的。比如说曾经是石油富国的委内瑞拉也是个主权国家,现在一度走到了破产,一年的通胀率高达254%。在这种情况下,连国家信用担保的银行存款都有风险。所以你可以看得到这个系统单一的主权国家,单一的市场,他一旦发现,因为系统的问题出现的风险,整个系统里面的金融资产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要在最大的金融体系下面做资产配置,也就是全球资产配置。我们做了全球的资产配置,中国市场或者美国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在我整体的全球体系下,它就不再是一个系统性风险,中国不行,我们可以去投美国,美国不行,可以回来投中国,甚至投欧洲,这不很容易理解,对不对?
我们在中国、香港、美国、欧洲市场都配有相应的资产,一旦国家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其他国家也可以承受住这个波动。还是那一句,我们配置的分散波动性就会越少。
有没有可能说我们全球的大系统都会出现问题?有,当然有,大家也都经历过08年的次贷危机和去年的新冠病毒所造成的影响,这种就是全球范围内的整体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大家可以看得到,哪怕是全球系统性的一个风险,他也只是在短期的下挫之后,金融市场又回归到正轨了。我们做所有的理财投资,我们都有基于一个基础的假设,就是明天会更好。我们不期许,我们不去设想全球的经济都在长期持续的下跌。
首先在现今一个精英化管理的整体的全球经济,他不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其次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是什么?那就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爆发,那个几率就更小。那个时候我们的人生都没有希望的那就更不用考虑理财投资了,对不对?
所以我们的基础假设就是全球的经济在大家共同努力的情况下,都会逐渐逐渐的往上走。
现在大家知道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通过选择不同风险属性的资产来构建我们的资产组合,而且要在全球范围内做资产配置。那咱们是不是可以自己来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了呢?
比如一个最简单最基础的办法,买全球范围内主流市场的宽基指数基金。比方说中国的沪深300,美国的标普500 、德国的Dex指数、香港的恒生指数等等,这就是一个杠杠的60分的组合,完全可以自行操作,风险可控,收益也不错,可以长期持有。但这仅仅是一个60分的操作,就享受了全球主流市场成长的平均收益了。
那80分、90分的组合应该是怎么样的?那就是专业的资产管理从业者的领域了。在相关性低的各个金融系统中,进一步去分析宏观经济、行业、地域、资产标的的等等更多的因素,研究分析全球成千上万的基金代表的资产,有及时的数据,对于各个市场行业宏观政策的信息长期关注。
这样的分析研究,那就不是普通人听完我们这堂30分钟的课,能够做得到的。就如同我上面说过了,我们不能够指望三个月的网课战胜专业的投资者,需要有专业的金融知识,智能的系统,长期的投资经验才能够胜任这个复杂而庞大的工作。
再者,我们先不要说追求满分的资产组合,即使是90分的一个资产组合,他也绝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组合方式。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针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我们称之为调仓,还要有勤勉且有纪律的管理。
而这个纪律就是在指定的投资策略以后严格的执行,这个是相当重要的。大为什么最重要是最大家有没有遇过这样的例子,我们当初设定好的纪律是这是股票涨到20%我就卖,但是到了20%的时候又会去追,再追10%嘛,再追到10%的时候,我们再往上最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