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就在互联网“宝宝”们收益集体大幅缩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将要跌破4%的时候,互联网金融又一“神器”——保险理财“横空出世”。这真的是什么新鲜玩意吗?所谓“保险理财”是否也会步“宝宝”们后尘,高收益只是昙花一现呢?小悦邀请你一起来解构“保险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互联网=?   保险+理财+互联网=忽悠   去年起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今年有点不行了——收益率持续下滑,“恍然大悟”后的用户持续流失,原来互联网金融“不过尔尔”。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这么火,不玩也不行,否则怎么继续忽悠投资者忽悠用户呢?电商理财平台又找到了一个“救命稻草”——“低门槛”的所谓网络保险理财产品。   这又是什么个玩意儿?网民们又被“概念”玩蒙了。   这。。。这。。。这。。。和保险代理人线下兜售的保险产品,有什么不同啊?   没错,其实真的没什么不同!   先看看市面上的部分理财保险产品的信息。  

  家庭保障规划 

  预期年化收益率6.9%?谁来保证?   京东是个大盘子,京东金融“安赢一号”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我们姑且以此为例吧,算是做个“大软文”了。

   保障规划    

我们“仔仔细细”地找了半天,所谓的6.9%年化收益率只是在销售主页面上作吸引眼球之用,在正式的产品条款及说明书内,却只有2.5%最低保障年化收益率,甚至低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收益率3%。   想着“高收益”的朋友们,要小心了。   互联网保险理财产品简介中经常可以看到两个收益率,预期年化收益率和保单最低保证年化结算利率。   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有收益保证红线要求,以万能险为例,这类保险产品最多只能向投资者保证年化2.5%的收益率,其他“溢价”部分不在保证之列。所以,保险类理财产品能否达到产品介绍的5%~7%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完全要看产品的具体运作情况,保险公司是没有给投保者任何保证的。

  47

(产品条款)   该产品条款中有最低参保期限1年,若提前取出则会先扣除一定比例领取费用。其流动性也低于“余额宝”和其他货币基金。   至于说6.9%的收益能不能得到?真的不得而知。天朝的政策变化是很快的。更何况这种不靠谱的虚假宣传呢?   朋友们投资前请注意最近的一个发文:   本月11号,银监会正式印发了《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35号文),提出不得宣传刚性兑付等要求,银行不能再用“预期收益率”来做虚假宣传吸引客户了。   银行都不能随便用“预期收益率”来做虚假宣传了。保险理财产品就可以吗?你懂的。   解构披上互联网外衣的“保险理财产品”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我国开展的理财保险险种主要有万能保险、分红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三种。   如何看待这三种保险理财产品呢?   创必承理财创始人、国际理财规划师孙明展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这三种产品:   万能险:简单来说,万能险就像是把钱存在“保险行业的余额宝”,需要买保险的时候就拿来买,剩余的钱就以货币基金的形式获得收益。其资产配置本质与余额宝一样,都是现金类资产,收益来自于货币基金、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若指望将来能从这同类的资产配置中获得较高收入,就是被这些产品包装忽悠了。   分红险:现在利息十分低,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投保人,告知当以后利率上升,那把多收的保费退还,即分红。分红多少是不透明的,对投保人来说很难产生准确的分红预期,这是分红保险的局限性。   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不满意利息过低,即使补回利率差价,也还是不满意。保险公司又想到了新方法,提出扣除了保单费用剩下的钱,投保人可自己选择基金投资,但风险自担。   上面举的京东金融上销售的保险产品,其实就是万能险。   现在推出的网络保险理财,其实质就是披上了互联网马甲,把线下的产品放到线上销售。保险公司便企图利用这不能保证的高预期收益及互联网支付的便利性,让大众忽略了对保单细节的关注,快速地达成交易。   对于这一现象,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这样评论:“目前销售的都是一些小公司的产品,正规的大公司好像没有顺应这个市场。有些中小公司实际上偏离了保险保障的基础,通过理财来招揽客户,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可持续的运作有一定障碍,我个人认为也是一种短期的过渡性的操作手法。”   “收益率7%左右的保险理财产品,大多数只能靠保险公司贴钱赚吆喝,规模有限。而且保监会最新要求,保险公司上报高现金价值产品存量,超过比例,需要额外计算和提取最低资本,这可能会限制高息产品的推出热情。”   理财保险买不买, 了解自身需求才是关键   保险理财要秉持正确的投资理念,即“保障第一、收益第二”。选择保险理财产品时,重点在于保险的保障功能。   国际金融理财师孙明展提醒所有的投保人或者想要去进行理财规划的人:   “首先不要去考虑保险产品的收益本身,应该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凡是网上这样打着以产品和收益来谈理财的,且不说是不是诈骗,至少都是伪理财。”   “保险解决的是什么,是我们的理财需求。理财需求在哪里呢?就是我们有一个客观的理财需求,现在我每个月挣的1万块钱,花在我身上的最多就3000,其他的还房贷了、拿来养儿子了、拿来给孩子存教育金了、拿来赡养老人了。如果有一天,这1万块钱一时或者永久的,不能拿回来了,我自己这3000块钱不花没问题,剩下的7000块钱怎么办。这就是我发自内心的理财需求。理财规划是很个性化的,家庭保障规划也是如此,我和你欠银行多少钱不一样,我和你对孩子未来教育的期许都不一样;我要养老人,你可能不一样。”   “家庭保障应该如何进行?家庭理财规划应该如何进行?到底我的保险为我的家庭理财能提供怎么样的保障?必须实打实地梳理你的人生目标,评估并计算,而不是看到网上这样的宣传,就谈理财了。”   孙明展也表示,在做养老金规划和教育金规划时,并不是不可以选择保险产品来进行家庭理财。直接选择保险产品,是低估保险产品对你的价值。至少不应该带着追求高收益的心态去看理财,去选择保险产品。至于保险产品能不能解决我们长期的理财目标,这个要具体分析每个人的需求。从全球视野看,90%的国家的养老都是通过保险公司解决的,产品的设计和架构也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说,理财完全不能找保险产品,其实世界上大部分的养老金公司也是保险公司。